Picture a Scientist – 女科學家的玻璃天花板

今天要來介紹一部紀錄片 Picture a Scientist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科學家應該是什麼樣子

請問你剛剛所想到的科學家是一位女性在野外探勘嗎?或者是一位女性正在實驗室修機械?

Picture a Scientist – trailer

最近在各國的學界朋友們不約而同收到各種邀約觀賞這部紀錄片,各大學與研究單位都在播放和探討這個議題,近數十年來女性科學家逐漸增加,大家可能會覺得在上大學的時候班上男女比例可能接近一半一半,看起來似乎滿平等的?但是從研究生、博士生、博後到最後成為教授的路上,女性比例不斷的減少,而且這樣的現象已持續十幾二十年,是什麼原因讓女生在追求當科學家的路上不斷的退出體制?

以下包含紀錄片些微內容和心得﹝雷? ﹞

性別議題非常廣大,從幼童接受到的性別教育到後天的整個社會體制,每個環節當中都有許多細節與議題值得拿出來討論,這邊我們只針對紀錄片的內容做一個大概的介紹跟提出一些想法。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女性在追求成為科學家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性別歧視。

歧視可能是各種不尊重對方的肢體行為,這邊指的是任何讓你感到錯愕或不適的行為[1] 。

可能是明顯的對著女生說”女生數理就是不行”、”跟女生出野外好麻煩會拖進度”、”女生讀這麼高衝事業怎麼顧家庭”。

也有可能是隱晦的譬如比較相信具有男性特質的人說的話、巧妙的忽視妳的提問或需求、得到比較少的資源像是實驗室大小或薪水、拿到較少的學術計畫或面試機會﹝紀錄片秀出有數據統計﹞、派你去做一些跟專業不相關的事情同時你的同級男性同事被派去當專業門面﹝論性別而不論能力﹞。

除此之外,我想大家都多少聽過一些調查像是把一份履歷寄給數個學校/公司,在這些履歷中只有性別欄填入不同性別,而填入”男性”的履歷被接受、信任或者看好的比例遠高於”女性”的履歷。

在眾多的爭議之下,在過去決策者往往可能就兩手一攤表示:這制度行之有年,你一直找麻煩是你問題太多。

對於站出來對抗這個體制的女性,有一些黯然離開學術,有些只能繼續在夾縫中求生存,有些奮力一搏而獲得其他人的認同,這些女性幾乎都是破釜沉舟抱著最壞的打算來將這個不平等的事實公諸於世[2] 。

在前輩們辛苦的付出下,平權概念在這幾年有了實際的成效,各國各校各單位開始討論或擬訂規範像是同工同酬、伴侶共同分擔育嬰假、協助女性在科學界生存下去並且有更多的機會往上爬,越來越多女性站上了教授或科學家的位置。

然而仍有許多聲音控訴著女性是因為靠著身為”女性”的身分獲得了好處,靠加分站上高峰或獲得計畫及資源,而無視他們本身就非常有實力的事實,這些社會上不同的聲音都一再的顯示,我們仍需要溝通,仍需要好好地傳達女性的需求並讓所有人都正視這個議題。

就算這個議題被討論了這麼久,大家也意識到真正會加入討論的,其實也就是那些本來就已經在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在這同溫層之外,還有許多人選擇無視,也有一些人是還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這個議題或去反思他們所見過的情境,該如何將多數人納入討論也是個迫切的議題。

女性可以怎麼做

有這麼多前輩為我們打拚天下,我們當然要繼續努力、維持並改善現有的環境,並且提拔下一個世代,我們希望女性們可以在一個更友善的環境下努力成為小時候嚮往的目標。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回想自己是否遇過性別歧視,或者自己是否有意識到被性別歧視,當時是怎麼處理跟回應的呢?現在的你,又會怎麼做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男性可以怎麼做

在這個議題之下,部分男性常被批為無做為而掀起網路筆戰,但如同紀錄片裡所提到,他們並不是真的不做或反對這個議題,而是來沒想過這件事情會如何對女性造成傷害,或者他們看到女性表面上淡然一笑而以為女生已經把事情處理好了。男性可以想想哪些事情或情境是以前沒有特別注意但其實性別歧視正在發生,譬如有些人特別喜歡開女生玩笑、同級層的女性得到比你少的待遇或資源,多關心身邊女性、一起為平權發聲,我們可以讓整個學界更美好。

[1] 影片中舉例將近20年前的南極科學考察性騷擾案件,當年的女學生一直等到最近拿到終生教職才揭發並且勇於對抗那位在該領域名聲響亮的男性學者。

[2] 影片中舉例,20幾年前一位MIT女性教授蒐集系上對女性不平等的待遇,並聯合當時學院內的其他女性教授一同向校長發聲,最後得到校方認同並且使學界正視這個議題。

Picture a Scientist official website